合唱是一门喜闻乐见的综合性艺术,具有震撼心灵的艺术效果。在建党百年、喜迎党的二十大召开的重要时刻,举办合唱活动、讲述红歌背后的党史故事,抒发对党和祖国的热爱,对激发青年学生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激发广大师生奋进新时代的斗志和力量具有重要意义。5月22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民航学院一同在教西D202教室举行“走进合唱、青春向党”美育“一院一品”第一期活动,邀请艺术教育中心副教授徐亚娟、青年教师刘丹讲解认识和引导体验合唱这门独特艺术,民航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袁源主持活动。
徐亚娟老师以《观念·范式·实践:中国百年合唱的历史文化探观》为主题,从历史观的视角系统梳理和回顾了中国合唱波澜壮阔的百年发展历程,以观念、范式和实践三大要素全面观照和认识中国合唱艺术的历史文化发展,清晰地展现了中国百年合唱艺术观从20世纪以“主旋律”为骨干脉络到21世纪倡导世界合唱“共通性”和民族“独特性”相统一的演进图景,以及不断突破欧洲合唱“一元中心论”思维范式走向多元化发展的未来方向。本活动既有历史观照,又有时代感召,既有知识塑造,又有声乐感受,别样生动和精彩,引起同学们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
为了使同学们切身体会和感受合唱艺术讲团结、重协作的独特魅力,由徐亚娟老师抚琴伴奏,刘丹老师进行律动节奏训练的现场教学,随着合唱曲《黄水谣》的音乐旋律,让大家通过跺脚、拍腿、击掌、捻指、拍桌、动杯来捕捉节奏的强弱,建立节奏感。欢快有趣的训练,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在增进团结的同时使大家更加认识到律动和节奏在合唱艺术中的重要性。
此次活动可谓是一场精神和心灵的盛宴,使同学们在认识、欣赏和体验中丰富了对合唱艺术的了解,收获了团结进取、踔厉奋发的青春力量。同学们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会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在新征程上努力奋进,永葆昂扬斗志、青春朝气,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奉献青春热血。
学生感想:
今天徐亚娟老师与刘丹老师基于中国合唱的历史基调,给我们梳理了合唱的观念、范式的发展主线,并身体力行让我们参与节奏训练与《黄水谣》合唱,既溯源理论,又使合唱之声余音绕梁。《海韵》表现了合唱抒情优美之美,《黄河大合唱》展示了合唱雄壮之美,《喀秋莎》传递了曲调明快之美......只有每个人做到心合、意合、情合、音合,才能展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将合唱诠释到极致。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硕士生 李秄顄
这次活动让我感受到了合唱的魅力。在艺术上,合唱要求所有人的声音和谐统一,能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在生活中,合唱也是一种提升凝聚力的实践活动,参与合唱可以感受到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并且这次活动还有《黄水谣》的训练,这让我参与到合唱之中,切实体会到了合唱艺术的吸引力,增进了对合唱的切身了解,激发了我参与合唱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硕士生 田瑞青
近代以来,伴随着轰轰烈烈的革命,中国合唱发展起来。合唱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一种承载革命精神的依托,同时民族风的合唱十分深入人心。可以说,我国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合唱风格。经过本次学习,我有了一定合唱训练的基础,希望以后可以多参加这样的活动,让我的校园生活更加丰富。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硕士生 赵姿蓉
投稿单位 | 马克思学院
编辑 | 王晓迪
审核 | 马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