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下午16点,由艺术教育中心主办的“南山艺堂”名家讲座之《生克制化——中国古代配色诀窍》主题讲座在长安校区启真楼成功举办,本期荣幸地邀请到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博士生导师彭德教授。讲座由艺术教育中心副主任李刚主持。
彭德曾被聘为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副院长,主持过首届中国艺术三年展和第六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等,发表学术著作《中国美术史》、《中华五色》等多部,对中国古代色彩学有着独特的艺术见解和颇深的艺术理论造诣。
此次讲座凝结了彭德先生用时17年完成的经典著作《中华五色》的核心部分,彭德先生以诙谐幽默的语言讲述了中国古代传统的色彩观念以及美学原理。彭德教授讲到,五色系统是中华文化的外表,同中国传统文化解释系统和操作系统相关。色彩之间相生相克,色彩依据相互间的制约与化解确立的应用原理,决定了中国用色的独特方式。彭教授引经据典,从《黄帝内经》到《三才图会》、从皇家到百姓、从文人到武士,解释了中国古代色彩学常识。他指出五行五色体系的四个功能:系统功能,指事功能,象征功能和控制功能,真实的文物和历史文献能验证五色体系的覆盖力,五色体系能作为验证历史和古代文献是否真实的一个坐标。五色系统是古代中国核心价值的直观标志与文明的外表。
讲座中,彭德教授将专业知识与生动有趣的故事相结合,通过一张张生动的图片,讲述了中国古代色彩学的文化含义,诸多“五”数字的系列文化体系构成了中国文化的系统,对天地人万物具有强烈的指示功能。从“衣冠禽兽”的服饰讲到“国运兴衰”的旗帜,汇聚心血的五行五色相制示意总图,以及贯穿中国的神话时代和历史时代,骤然间让人油然而生敬畏之情。如果人类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天然使者,那么中国五色系统无疑是这个认知过程中的里程碑。它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独特的人文景观,仍然有着深刻的借鉴价值。
讲座在全场一片热烈的掌声中结束,在场师生感受了名师的风范,体味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文|徐亚娟 图|潘雨晨 审核|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