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部门动态 -> 正文

艺术教育中心组织教师赴首都师范大学调研交流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9-04-15

2019年4月12日,艺术教育中心主任孙瑜教授,携青年教师孙小迪、李制赴京调研,与首师大美育研究中心主任王德胜教授交流高校美育工作经验,并向首师大文学院教学团队学习人文艺术通识教育相关经验。本次调研交流旨在探索提升人文素养、推进通识教育的落地路径,确保学校美育发展方向,以保障人才培养大讨论有的放矢。



12日14:00,艺术教育中心调研小组就学校美育相关问题,在首师大美育研究中心与王德胜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王德胜教授表示他对西工大的美育铺展情况早有耳闻,并介绍了首师大美育工作在课程体系、活动组织、资源统筹和师资调度等方面的一些有益经验。学校美育各项工作应在一定理念之下而铺展,首师大美育研究中心在“美育关乎人的灵魂”的理念下,倡导一种“养成”式的教育,认为学分、社团等都是美育的手段,而非其实质。美育的实质在于养成,养成是一个过程,是在美的氛围中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和目的。美育之所以能够做到润物无声,是因其育人作用是间接的而非直接的,这种间接性直观体现为一种“不期而遇的灵感迸发”。因此,与其说美育能传授知识,不如说它能增加学识,即通过体系化的课程、实践和活动,构建潜移默化的过程,为学生提供另一种思维方式。

12日16:00,调研小组就“提升人文素养、推进通识教育”相关问题,与首师大文学院教学团队进行深入交流。冷卫国教授介绍了教学团队的基本情况:文学院教学团队在诗歌传承方面有着十年的经验,坚持传承中华精神的教育理念,关注中小学的培训指导,逐渐积累起十余万间接受众。教学团队认为:第一,从学校人才培养中提升人文素养的目的看,诗歌是一个较好的“起手”,但应区分科研层面的诗歌研究和教学层面的诗歌传承;第二,结合学校美育,诗歌传承应注重通过实践活动带动学校文化中的特色和传统,从而达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目的。



本次交流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调研目标。交流结束后,艺术教育中心调研小组总结经验,认为理工科高校美育工作应进一步加强课程教学的体系化建设,并以此为基础而打造精品课程;相关理论研究、实践活动和艺术展演应把握教育规律和时代脉搏,围绕明确的目标方向而协同发展。

(图文:李制 审核:李刚)

联系我们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友谊西路127号
电话:029-88430214
邮编:710129
版权所有:西北工业大学艺术教育中心   

ICP备案号:陕ICP备05010979号